2017-09-27 [佛学常识]
佛子行,全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,本论是藏传修心法门中非常殊胜的窍诀、大乘法门的修行精要。内容为一大乘佛子所应具有的行为,分三十七个颂词阐述。藏传佛教一切宗派大师共同赞誉佛子行,称其包含了一切甚深与广大的要意。
那莫罗给夏ra雅!
虽见诸法无来去,然唯精勤利众者,胜师怙主观音前,三门恒时敬顶礼。
利乐之源诸佛陀,修持正法而成就,亦依了知其行故,于此宣说佛子行。
已获暇满大舟时,为自他渡轮回海,日日夜夜不懈怠,闻思修持佛子行。
贪恋亲方如沸水,嗔恨敌方如烈火,遗忘取舍愚暗者,抛弃故乡佛子行。
离恶境故惑渐轻,无散乱故善自增,净心于法生定解,居于静处佛子行。
长伴亲友各分离,勤积之财留后世,识客终离身客店,舍弃今世佛子行。
交往恶人增三毒,失坏闻思修事业,令成无有慈悲者,远离恶友佛子行。
依止正士灭罪业,功德增如上弦月,殊胜上师较自身,更为珍爱佛子行。
己尚缚于轮回狱,世间天神能救谁?故知殊胜无欺处,皈依三宝佛子行。
佛说难忍恶趣苦,皆为恶业之果报,是故纵遇生命难,永不造罪佛子行。
三有乐如草尖露,乃是瞬间坏灭法,了知恒时无变法,希求解脱佛子行。
无始时来慈我者,诸母若苦自何乐,是故为度无边众,发菩提心佛子行。
诸苦由求自乐生,圆满正觉利他成,是故己乐与他苦,真实相换佛子行。
何人以大贪欲心,夺或令夺我诸财,自身受用三世善,回向于彼佛子行。
我虽无有些微错,何人若断吾头颅,然以悲心将彼罪,自身代受佛子行。
有者百般中伤吾,恶名纵遍三千界,然我深怀慈爱心,赞其功德佛子行。
何人大庭广众中,揭露吾过出恶语,于彼亦作上师想,恭敬顶礼佛子行。
吾如自子爱护者,彼纵视我如怨敌,犹如慈母于病儿,尤为怜爱佛子行。
与我等同或下士,虽以傲慢而凌辱,然吾敬其如上师,恒时顶戴佛子行。
贫穷恒常受人欺,且为重疾恶魔逼,众生罪苦自代受,无有怯懦佛子行。
美名远扬众人敬,亦获财如多闻子,然见世福无实义,毫无傲慢佛子行。
自嗔心敌若未降,降伏外敌反增强,故以慈悲之军队,调伏自心佛子行。
一切妙欲如盐水,愈享受之愈增贪,令生贪恋诸事物,即刻放弃佛子行。
一切境现唯心造,心性本来离戏边,了达此理于二取,皆不作意佛子行。
逢遇悦意对境时,视如夏季之彩虹,虽显美妙然无实,断除贪执佛子行。
诸苦如同梦子死,迷现执实诚疲惫,是故遭遇违缘时,视为幻相佛子行。
获得菩提身尚舍,何况一切身外物,故不图报异熟果,慷慨布施佛子行。
无戒自利尚不成,欲成他利诚可笑,故于三有无希求,守护净戒佛子行。
于求妙果之佛子,一切损害如宝藏,故于诸众无怨恨,修持安忍佛子行。
唯成自利小乘士,勤如扑灭燃头火,饶益众生功德源,具足精进佛子行。
当知止观双运理,以此摧毁诸烦恼,真实超越四无色,修习禅定佛子行。
若无智慧以五度,不得圆满菩提果,故以方便三轮空,修持智慧佛子行。
若未观察自错误,以法形相行非法,是故恒时审自己,断除过患佛子行。
以惑谈他菩萨过,则将毁坏自功德,故于大乘诸士夫,不说过失佛子行。
为求利养相互争,失坏闻思修事业,故于亲友施主众,根除贪执佛子行。
恶言刺伤他人心,亦失菩萨品行故,莫说他人不悦词,杜绝粗语佛子行。
烦恼串习难对治,执持正知正念剑,贪等烦恼初生时,立即铲除佛子行。
总之一切威仪中,观心处于何状态,相续具足正知念,成办他利佛子行。
如是勤修诸善根,为除无边众生苦,皆以三轮清净慧,回向菩提佛子行。
为利欲修菩萨道,依照经续论典义,诸圣者言而撰著,三十七颂佛子行。
因吾慧浅无修行,虽无智者所喜词,然依诸多经论故,此佛子行定无谬。
而诸佛子广大行,如我愚者难测故,相违不符等诸过,诸圣者前祈宽恕。
以此善愿众有情,以胜世俗菩提心,等同不住有寂边,大悲怙主观自在。
分段背诵是很好的,记住每段有几条,例如前行7条、正行4条、世俗菩提心10条等等。
注意每一小段话最末一句话要加深记忆,从第一段到三十七段的末尾句。清楚记下来对整个三十七颂都好记了。我觉得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的最末一句就是需要我们记住并按其说的去做的意思,前面所说的都是为了后面的一句话服务的。学会逆向思维,往回联想就对了。
(1)前行中第5段与第6段一起背诵,相对记忆为好,容易记住。如“恶人”对“正士”,“增三毒”与“灭罪业”,“失坏闻思修事业”对应“功德增如上弦月”,其中“失坏闻思修事业”加深记忆因为后边第33小段又出现一次。“失坏”一起记忆,“闻思修事业”一起记忆,因为可理解为“失掉毁坏”的是你所“闻、思、修”的事业。
(2)前行中我认为第6段第7段句不好记忆,特别是“殊胜上师较自身”和“故知殊胜无欺处”两句,可以理解记忆。第6段的“功德增如上弦月中”的“功德”和“上师”有关;“而世间天神能救谁”能救的只有佛法,特别殊胜的佛法!从而联想到“故知殊胜无欺处”和“ 殊胜上师较自身”。
(3)关于正行,再次提一下记住每一小段最后一句话。记住后再背诵新的段落才好记亿。如记住“皈依三宝佛子行”后,想象皈依三宝后要做什么呀,“永不造罪、希求解脱”,怎样解脱呀,只有“发菩提心”,真正的想与苦难的众生相互交换处境才可以做到发菩提心、行菩萨行、得菩提果。第8段与第9段一起记忆为好,第8段中提到“恶趣”指的就是“三有”之乐,一定要记住“恶趣”对应“三有”。第10段中,现实生活中谁对自己最好?当然是“母亲”,慈我者即为母亲。如母亲般的众生都在受苦,自己何以安乐!所以要发菩提心度如母亲般的众生,因此由第10段的“诸母若苦”的“苦”字想到第11段里面第一句话也有苦字,这个苦字不是单一的“痛苦”,而是有求必苦中的诸苦,有多少种求就有多少钟苦。
(4)关于世俗菩提心的内容:记住关键词语就行如12段的财产、13段的生命、14段的名声、15段的别人的“行为”就可以。第16段要记住段中两个“犹和尤”就可以了,关键字注意第15段与第17段的第3句话的区别容易混,第18段19段是两种情况一起记忆比较容易,怀的情景与好的情境的对比。如“贫穷与美名”、“怯懦与傲慢”。
(5)胜义菩提心的内容:一个总概括、两种相反情景,即好的境遇与不好的境遇,我是这样理解的:“一切镜现唯心造”即说所有经身体包括思想灵魂感知感受外物,无论好与坏都是我们的心想的,第二句我们的心本来是空的无有好与坏之分,知道这个道理后我们会放下所有的一切,不会去在意他的。注意第23段中最后一句话与第33段最后一句话相似别弄混了。
(6)行菩提心的学处——六度就是六小段:从题目上看到菩提而想到第一句话“获得菩提身尚舍”,有时能想到开头是很难的,六度的内容有难度抽象,还是得先记住最后一句话为好。其中第26段的“三有”,是我们最终要克服的、守戒的目的就是针对“三有”。
(7)归纳内容:第36段记住第二句头与第三句尾巴就好记忆了,“观与念”。注意第36段第4句与第11段第2句话的区别,注意第37段第3句话与第30段第3句的区别。
(8)后续内容:第1句话这样记忆“为利欲修”这4个字一起记忆,理解为为了利于想要修菩萨道的众生即可,第2段开头记住“因吾”和“虽无”就可以了,第3段开头记住开头“而”与上一段的“然”字(第3句话开头)一起记成“然而”就可以了。最后,一段记住两个开头字“以”就行了,而第3句话必须死记硬背才好,关键词是“不住”与“有寂边”。
01、此生幸得暇满船,自他须渡生死海,故于昼夜不空过,闻思修是佛子行。02、贪爱亲方如水动,嗔憎怨方似火燃,痴昧取舍犹黑暗,离家乡是佛子行。03、远恶境故或渐减,离散乱故善自增,心澄于法起定见,依静处是佛子行。
[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] [图解佛教密宗手印大全] [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] [持咒是什么意思?如何持咒?]
诵经有诀窍吗?诵经的十二条诀窍[什么是咒语?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] [皈依证怎么办理?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?] [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] [佛珠需要开光吗?什么是真正的开光?]